您的位置:首页 >> 检察队伍检察队伍
【一家之言】“造梗”为检察宣传加点料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时间:2023-6-21 09:21:37    作者:    来源:    点击:2429次


“造梗”为检察宣传加点料
孟州市人民检察院  张宽
  //  
与其他检察工作相比,检察宣传工作有着特殊性,这是以求新求变作为永恒追求的工作,在做出新的成绩方面,它不像别的工作一样有迹可循,必须时刻给受众带来新体验,这样受众才会对宣传的内容有深刻印象。因此,宣传工作不能故步自封,不断开拓宣传新思路新方法就是重中之重。

开拓新宣传模式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宣传工作往往会陷入一种困境,因为旧的经验方法实在是太过于深入人心,而宣传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也往往形成了一套自身赖以生存的工作模式,故而循规蹈矩的写作模式、一脉相承的创作手法、一成不变的宣传方式成了宣传工作的主流。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网民的注意力,而要抓住观众注意力就要让观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新——新的信息获取渠道、新的信息、新的宣传视角。在这里,因个人学识、思维、接触面所限,只探讨新的宣传视角。


怎样才能让观众被新闻所吸引?这恐怕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日思夜寐的问题,我认为有一个新的宣传视角可以研究参考——造梗。梗是网络用语,就是笑点、伏笔,或是有特别含意、讽刺意涵的东西。一般来说,梗用于流行事物,比如综艺、动画剧、真人剧、漫画小说、电子游戏等。“梗”字的词义被不断扩大引申,大到某个时间段,小到情节插曲,乃至故事中发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撞脸梗”“创意梗”等,而造梗就是人为制造笑点,刻意让某个情节成为流行语。

梗的流行度
一个好梗可以造成多大影响力?一些传播力甚广的“梗”恐怕让许多宣传工作者无比艳羡。2005 年首播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亮剑》,当时一经播放就万人空巷,时至今日依然经常重播,里面的一些经典情节被广大网民制作成梗流行于各大网站:“意大利炮梗”“平安格勒梗”“谢宝庆溜冰梗”“有胜阅兵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与之相似的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甄嬛传》等,这些优秀的影视剧作品被网民们挖掘出了大量的梗,由此造成了一旦与剧中相似的桥段出现,就会有大量的网民抛梗、接梗、玩梗,使这些作品传唱度更高、流传范围更广。有的观众即使没看过这些作品,在看到大量的梗在流传,也会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去关注作品,甚至对更多相关文化产生兴趣,这是我们用传统的宣传手法达不到的效果。


这些梗似乎都出自经典优秀的作品,那么作品的含金量相对没有那么足的作品是不是就没有造梗的价值呢?其实并不是这样。“歪嘴战神”“手撕鬼子”“谢三哥,我这辈子就没说过一个谢字”……这些流行梗出自剧情离谱的影视剧,这些影视剧谈不上经典,可依靠这些梗仍然能火一把。因此不妨设想一下,在从事检察宣传时,注重挖掘宣传作品的闪光点,形成流行梗就是增加宣传质效的一种有益形式。

怎样才能成功造梗
实际操作中,很多宣传作品都在刻意造梗。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震惊体”“刚刚体”,这些体的普遍特征是使用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以吸引网民点击关注为目的,在文章或视频中大量使用,这其实就是在玩梗。像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会有意识地使用吸引人的标题,毕竟“好的标题使文章成功了一半”,当然要建立在准确可靠内容基础上的适度运用,这也是在玩梗。


(一)造梗首先要挖掘闪光点。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有亮眼之处,稿件内容不论是严肃、有趣、惊悚、奇葩……有亮点就会拥有一定的受众。2022 年6 月26 日,《检察日报》头版头条《踏过此山去,再攀更高峰》,这是一篇报道基层脱薄检察院“六同”检察长陈富贵的文章,文章记述了陈富贵是如何发挥“六同精神”,带动卫辉市检察院脱薄争先。这篇文章的内容不算多么新奇,因为薄弱院的脱贫方式大同小异,但是这篇文章凭什么能在头版头条刊登呢?仔细挖掘背后的原因,会发现文章立意独到,它从个人做法如何带动整体提升切入,起到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良好宣传效果,同时,它也刻意使用了梗——六同,让读者提到陈富贵时会不自觉地说一句:“是那个六同检察长啊!”这样以梗吸引人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造梗要注重铺设情节。挖掘闪光点固然重要,可是一篇高质量文章需要丰满的血肉来填充躯干,否则依然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情节的铺设务必要重视细节,细节的描写一定要有血有肉、细腻厚重。好多人总是把材料当作新闻,殊不知全面不等于翔实,直白不等于简洁,新闻的目的是吸引人,而不能是统计报表式的数据堆砌,因此必须把文章的细节写实写活。情节要层层铺垫,一上来就直抒胸臆固然夺人眼球,可是随着内容展开,后面越来越乏味,这样终会落入俗套。像《权力的游戏》《越狱》《行尸走肉》等美剧,在开头的设计非常精彩,可是最终编剧都很明显表现出江郎才尽的迹象,观众的期待值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殆尽,最终无奈打出差评。这证明了情节的铺设一定不能过度,不能把想说的全部扔出去,要循循善诱,将读者慢慢引入所精心打造的“陷阱”,等到他们发出恍然大悟的惊叹时,作品进度也步入尾声。

(三)玩梗切记要适度。玩梗要适度,使用要有分寸。某些词语成为网络吐槽词是因为一些网民觉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2025   华龙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15868号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检察院   电话:0393-8888888